您现在的位置是:铁马金戈网 > 每日趣闻

旧京初夏的游历之地

铁马金戈网2024-10-26 05:18:03【每日趣闻】5人已围观

简介明清时期,农历四月的北京城格外热闹。初夏时节,天朗气清,阳光明媚,再加上雨水较少,京城百姓抓住这酷暑来临前的宜人天气,逛庙会、品美食、赏鲜花,逐渐形成固定的民俗活动。“五顶七庙&rdquo

明清时期,旧京农历四月的初夏北京城格外热闹。初夏时节,游地天朗气清,旧京阳光明媚,初夏再加上雨水较少,游地京城百姓抓住这酷暑来临前的旧京宜人天气,逛庙会、初夏品美食、游地赏鲜花,旧京逐渐形成固定的初夏民俗活动。

旧京初夏的游历之地

“五顶七庙”幡乐盛

依照明末《帝京景物略》的游地记载:“农历四月一日至十八日,倾城趋马驹桥,旧京幡乐之盛,初夏一如(东)岳庙,游地碧霞元君诞也。”马驹桥修建于明天顺八年(1464年),是一座跨越凉水河的九孔石拱桥,由明英宗赐名为“弘仁桥”,在明清两代是京郊地区最有气势的几座大石桥之一。早些年,民间流传着“北京四大桥”(卢沟桥、马驹桥、朝宗桥、永通桥)之说。马驹桥绝对是座气势恢宏的地标式建筑。此桥所在地曾作为养马的地方,所以被当地百姓称为“马驹桥”。桥的东边建有碧霞元君庙,每年农历四月十八是元君诞辰,京城民众竞相前往进香,所以此时的马驹桥最为热闹。

根据清乾隆年间《京城古迹考》的记载,马驹桥边的碧霞元君庙创建于明朝成化年间。由此可见,马驹桥出现在先,庙宇建成于后。

明清之时,京城民众会在农历四月祭拜碧霞元君。碧霞元君是山东泰安的山中神祇,后来成为北方大地普遍祭祀的全能女神。要说那碧霞元君,乃是仙山之神,她的祠庙,也必定是仙山楼阁才对,而且,一定要搭建于“山顶”。条件不够时,即便是建在平地,也要煞有其事地称之为“顶”。这样,北京便有了“五顶”之说。此“五顶”,实乃五个方位的碧霞元君祠。依次为东顶、西顶、南顶、北顶和中顶。“五顶”共有六座碧霞元君祠,加上马驹桥边的,遂有“五顶七庙”之称。

在“五顶七庙”中,最热闹的莫过于广仁宫。按照清光绪年间《燕京岁时记》的说法:“西顶娘娘庙,在万寿寺西八九里。每至四月,自初一日起,开庙半月,繁盛与万寿寺同。”至于广仁宫有多繁盛,且看《燕京岁时记》中对于万寿寺庙会景象的描述:“每至四月,自初一日起,开庙半月,游人甚多。绿女红男,联蹁道路,柳风麦浪,涤荡襟怀,殊有天朗气清,惠风和畅之致,诚西郊之胜境也。”

清末《天咫偶闻》中讲:“广仁宫在蓝靛厂,火器营驻此,街衢富庶,不下一大县。”这蓝靛厂的范围,东起清水河(如今京密引水渠),西达昆明湖南路,南依远大路,北跨蓝靛厂路。

广仁宫之所以能被称做“宫”,与朝廷的重视分不开。朝廷派员进香的碧霞元君祭祀场所,最重要的三处是妙峰山、丫髻山与广仁宫。至于其他娘娘庙,更受普通民众的热捧。比如《燕京岁时记》里提到的北顶娘娘庙:“在德胜门外土城东北三里许。每岁四月有庙市,市皆日用农具,游者多乡人。”

“五顶七庙“再热闹,也赶不上京郊的东西两座山。这两座山分别是位于平谷的丫髻山和位于门头沟的妙峰山。作为与妙峰山齐名的“东山”,丫髻山的人气远不及前者。其实,就自然风光而言,丫髻山是不输给妙峰山的。此说法,来自《燕京岁时记》:“丫髻繁盛亚于妙峰,然山景过之”。

每逢农历四月,妙峰山自初一日开庙半月,香火极盛。《燕京岁时记》中提道:“凡开山以前有雨者,谓之‘净山雨’。庙在万山中,孤峰矗立,盘旋而上,势如绕螺,前可践后者之顶,后可见前者之足,自始迄终,继昼以夜,人无停址,香无断烟,奇观哉!”

通往妙峰山的进香之路,被民众越辟越多。无论是信众,还是普通游人,大都会挤满进山的古道。有些游人甚至来自天津、保定等地。而“都城茶会,及秧歌、狮子、开路、五虎棍、少林棍、双石杠子等会,结队前往者,亦不可胜数”。

除了“五顶七庙”,农历四月四日,通州张家湾的里二泗村有盛大庙会,皆因此地有座“天妃庙”。通州当地居民管里二泗叫做“礼儿寺”。其实在《元史》中记载的名字,是“李二寺”。据通州文史学者的考证,昔日白河自今通州城东分成内外两支,把内白河称为内二泗河,外白河称为外二泗河。《元史》中的“李二寺”只是别字,并无佛寺。

里二泗的天妃庙,因靠近不远处的张家湾码头,所以被称为“张家湾天妃庙”。在后来的方志中,此庙又称“里二泗寺”,是往来漕船船夫修醮祈福的场所。

明嘉靖七年(1528年),巡按直隶监察御史吴仲疏通惠河前,由于河道不畅,船只稀少,天妃庙也荒废了。河道疏浚后,嘉靖十四年(1535年),一个叫周从善的道士在天妃庙废址上修建道观,以方便运夫和漕工祈福。道观建成后,他奏请笃信道教的嘉靖帝赐名,于是便有了佑民观。因观内祭祀河神,民众又称之河神祠。清顺治八年(1651年),顺治帝巡幸佑民观,并赐银重修。康熙二十年(1681年),康熙帝巡幸京城周边时,还曾驻跸里二泗,且留下御笔“保障漕河”,其仿制匾额如今挂在佑民观的牌楼上。

四月赏花正当时

农历四月,京城民众多赴西山游览。明万历年间《宛署杂记》中说道:“西湖、玉泉、碧云、香山,游人相接”。

“西湖”乃指如今的颐和园昆明湖,此湖为西山一带众多泉水汇聚成的天然湖泊,前身叫瓮山泊(因万寿山曾名为瓮山)。又因其地处京城西郊,所以被人称做“西湖”。“碧云”乃碧云寺。元至顺二年(1331年),耶律楚材后裔耶律阿吉舍宅而建碧云庵。到明正德年间,御马监太监于经对碧云庵加以扩建,改称碧云寺。于经本打算以此为养老之地,未料人算不如天算,于经因罪被下狱致死。碧云寺便成为明后期的游览胜地。到了天启年间,魏忠贤想以碧云寺为生圹,不过他也获罪而死。与碧云寺毗邻的香山,是拥有永安禅寺的清修之地。

农历四月十三日,是都人游览药王庙兼赏花、观鱼的日子。根据《帝京岁时纪胜笺补》的说法:“(药王庙会)会期,京中各药铺皆减价,有配合丸膏,用是日者,谓其圣灵也。”在药王庙内,还要举办酬神戏。组局者为首的便是同仁堂乐家,其次则为西鹤年堂、同济堂、千芝堂、体乾堂、延龄堂、永安堂、同善药栈、万春堂、太和堂、仁一堂、天一堂、仙芝堂、橘井堂、德安堂、广济堂等。而今,这些药铺仍有影响力者,一是同仁堂,其由乐显扬创办于清康熙八年(1669年);二是西鹤年堂,其由丁鹤年创办于明永乐三年(1405年)。鹤年堂曾开设了五家分号,有“五鹤朝天”之谓。老店因留在菜市口原址,且处于其他几家分号的西侧,故称“西鹤年堂”。

进药王庙祈福消病,出药王庙观赏百花。依照明代《北京岁花记》记载:“上药王庙,诸花盛发,白石庄、三里河、高梁桥外,皆贵戚花场,好事者邀宾客游之。”“白石庄”是如今的白石桥一带。元至元二十九年(1292年),元廷在此建石桥一座,因所选石料为灰白色,时称“小白石桥”,明代重建后则称“白石桥”。现保存的白石桥栏板为清代之物,存放于五塔寺北京石刻博物馆内。有明一代,白石桥附近的村落又称“白石庄”。三里河流经玉渊潭公园以东。称其“三里”河,只因此处距离金中都北城墙三里。

有意思的是,《北京岁花记》中提及的赏花去处,皆与京城著名的药王庙有些距离。东药王庙位于东直门内北中街南口路东;西药王庙位于什刹海前海西南角,也就是什刹海体育运动学校西侧;北药王庙位于旧鼓楼大街北端;南药王庙则在崇文门外东晓市大街路北,也就是十一中的校区。此外,还有看丹村药王庙、平谷区金海湖西畔滑子村药王庙,以及白云观内药王殿、东岳庙内药王殿,丫髻山、妙峰山等处的药王殿。看来,无论是特别的赏花之处,还是京城内外各处药王庙周遭,都已经是百花争艳了。

清乾隆年间《帝京岁时纪胜》中说:“京都花木之盛,惟丰台芍药甲于天下”。“京师丰台于四月间,连畦接畛,倚担市者日万余茎,游览之人,轮毂相望,惜无好事者图而谱之。如宫锦红、醉仙颜、白玉带、醉杨妃等类,虽重楼牡丹,亦难为比”。至于遍种优质芍药的丰台地望,依《帝京岁时纪胜》所考:“丰台本无台,金时郊台在南城外丰宜门者,金之南门也。丰台疑即拜郊台,因门日丰宜,固目为‘丰台’云耳”。

走遍京城赏百花,然观鱼却需特定的场所。距离南药王庙西南方向不远处,便是金鱼池,池南的园亭一直抵到天坛的北坛根儿附近。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渐渐消失的园亭,一度是旧时京城老百姓的游历之所。

明清时期,农历四月的北京城格外热闹。初夏时节,天朗气清,阳光明媚,再加上雨水较少,京城百姓抓住这酷暑来临前的宜人天气,逛庙会、品美食、赏鲜花,逐渐形成固定的民俗活动。

“五顶七庙”幡乐盛

依照明末《帝京景物略》的记载:“农历四月一日至十八日,倾城趋马驹桥,幡乐之盛,一如(东)岳庙,碧霞元君诞也。”马驹桥修建于明天顺八年(1464年),是一座跨越凉水河的九孔石拱桥,由明英宗赐名为“弘仁桥”,在明清两代是京郊地区最有气势的几座大石桥之一。早些年,民间流传着“北京四大桥”(卢沟桥、马驹桥、朝宗桥、永通桥)之说。马驹桥绝对是座气势恢宏的地标式建筑。此桥所在地曾作为养马的地方,所以被当地百姓称为“马驹桥”。桥的东边建有碧霞元君庙,每年农历四月十八是元君诞辰,京城民众竞相前往进香,所以此时的马驹桥最为热闹。

根据清乾隆年间《京城古迹考》的记载,马驹桥边的碧霞元君庙创建于明朝成化年间。由此可见,马驹桥出现在先,庙宇建成于后。

明清之时,京城民众会在农历四月祭拜碧霞元君。碧霞元君是山东泰安的山中神祇,后来成为北方大地普遍祭祀的全能女神。要说那碧霞元君,乃是仙山之神,她的祠庙,也必定是仙山楼阁才对,而且,一定要搭建于“山顶”。条件不够时,即便是建在平地,也要煞有其事地称之为“顶”。这样,北京便有了“五顶”之说。此“五顶”,实乃五个方位的碧霞元君祠。依次为东顶、西顶、南顶、北顶和中顶。“五顶”共有六座碧霞元君祠,加上马驹桥边的,遂有“五顶七庙”之称。

在“五顶七庙”中,最热闹的莫过于广仁宫。按照清光绪年间《燕京岁时记》的说法:“西顶娘娘庙,在万寿寺西八九里。每至四月,自初一日起,开庙半月,繁盛与万寿寺同。”至于广仁宫有多繁盛,且看《燕京岁时记》中对于万寿寺庙会景象的描述:“每至四月,自初一日起,开庙半月,游人甚多。绿女红男,联蹁道路,柳风麦浪,涤荡襟怀,殊有天朗气清,惠风和畅之致,诚西郊之胜境也。”

清末《天咫偶闻》中讲:“广仁宫在蓝靛厂,火器营驻此,街衢富庶,不下一大县。”这蓝靛厂的范围,东起清水河(如今京密引水渠),西达昆明湖南路,南依远大路,北跨蓝靛厂路。

广仁宫之所以能被称做“宫”,与朝廷的重视分不开。朝廷派员进香的碧霞元君祭祀场所,最重要的三处是妙峰山、丫髻山与广仁宫。至于其他娘娘庙,更受普通民众的热捧。比如《燕京岁时记》里提到的北顶娘娘庙:“在德胜门外土城东北三里许。每岁四月有庙市,市皆日用农具,游者多乡人。”

“五顶七庙“再热闹,也赶不上京郊的东西两座山。这两座山分别是位于平谷的丫髻山和位于门头沟的妙峰山。作为与妙峰山齐名的“东山”,丫髻山的人气远不及前者。其实,就自然风光而言,丫髻山是不输给妙峰山的。此说法,来自《燕京岁时记》:“丫髻繁盛亚于妙峰,然山景过之”。

每逢农历四月,妙峰山自初一日开庙半月,香火极盛。《燕京岁时记》中提道:“凡开山以前有雨者,谓之‘净山雨’。庙在万山中,孤峰矗立,盘旋而上,势如绕螺,前可践后者之顶,后可见前者之足,自始迄终,继昼以夜,人无停址,香无断烟,奇观哉!”

通往妙峰山的进香之路,被民众越辟越多。无论是信众,还是普通游人,大都会挤满进山的古道。有些游人甚至来自天津、保定等地。而“都城茶会,及秧歌、狮子、开路、五虎棍、少林棍、双石杠子等会,结队前往者,亦不可胜数”。

除了“五顶七庙”,农历四月四日,通州张家湾的里二泗村有盛大庙会,皆因此地有座“天妃庙”。通州当地居民管里二泗叫做“礼儿寺”。其实在《元史》中记载的名字,是“李二寺”。据通州文史学者的考证,昔日白河自今通州城东分成内外两支,把内白河称为内二泗河,外白河称为外二泗河。《元史》中的“李二寺”只是别字,并无佛寺。

里二泗的天妃庙,因靠近不远处的张家湾码头,所以被称为“张家湾天妃庙”。在后来的方志中,此庙又称“里二泗寺”,是往来漕船船夫修醮祈福的场所。

明嘉靖七年(1528年),巡按直隶监察御史吴仲疏通惠河前,由于河道不畅,船只稀少,天妃庙也荒废了。河道疏浚后,嘉靖十四年(1535年),一个叫周从善的道士在天妃庙废址上修建道观,以方便运夫和漕工祈福。道观建成后,他奏请笃信道教的嘉靖帝赐名,于是便有了佑民观。因观内祭祀河神,民众又称之河神祠。清顺治八年(1651年),顺治帝巡幸佑民观,并赐银重修。康熙二十年(1681年),康熙帝巡幸京城周边时,还曾驻跸里二泗,且留下御笔“保障漕河”,其仿制匾额如今挂在佑民观的牌楼上。

四月赏花正当时

农历四月,京城民众多赴西山游览。明万历年间《宛署杂记》中说道:“西湖、玉泉、碧云、香山,游人相接”。

“西湖”乃指如今的颐和园昆明湖,此湖为西山一带众多泉水汇聚成的天然湖泊,前身叫瓮山泊(因万寿山曾名为瓮山)。又因其地处京城西郊,所以被人称做“西湖”。“碧云”乃碧云寺。元至顺二年(1331年),耶律楚材后裔耶律阿吉舍宅而建碧云庵。到明正德年间,御马监太监于经对碧云庵加以扩建,改称碧云寺。于经本打算以此为养老之地,未料人算不如天算,于经因罪被下狱致死。碧云寺便成为明后期的游览胜地。到了天启年间,魏忠贤想以碧云寺为生圹,不过他也获罪而死。与碧云寺毗邻的香山,是拥有永安禅寺的清修之地。

农历四月十三日,是都人游览药王庙兼赏花、观鱼的日子。根据《帝京岁时纪胜笺补》的说法:“(药王庙会)会期,京中各药铺皆减价,有配合丸膏,用是日者,谓其圣灵也。”在药王庙内,还要举办酬神戏。组局者为首的便是同仁堂乐家,其次则为西鹤年堂、同济堂、千芝堂、体乾堂、延龄堂、永安堂、同善药栈、万春堂、太和堂、仁一堂、天一堂、仙芝堂、橘井堂、德安堂、广济堂等。而今,这些药铺仍有影响力者,一是同仁堂,其由乐显扬创办于清康熙八年(1669年);二是西鹤年堂,其由丁鹤年创办于明永乐三年(1405年)。鹤年堂曾开设了五家分号,有“五鹤朝天”之谓。老店因留在菜市口原址,且处于其他几家分号的西侧,故称“西鹤年堂”。

进药王庙祈福消病,出药王庙观赏百花。依照明代《北京岁花记》记载:“上药王庙,诸花盛发,白石庄、三里河、高梁桥外,皆贵戚花场,好事者邀宾客游之。”“白石庄”是如今的白石桥一带。元至元二十九年(1292年),元廷在此建石桥一座,因所选石料为灰白色,时称“小白石桥”,明代重建后则称“白石桥”。现保存的白石桥栏板为清代之物,存放于五塔寺北京石刻博物馆内。有明一代,白石桥附近的村落又称“白石庄”。三里河流经玉渊潭公园以东。称其“三里”河,只因此处距离金中都北城墙三里。

有意思的是,《北京岁花记》中提及的赏花去处,皆与京城著名的药王庙有些距离。东药王庙位于东直门内北中街南口路东;西药王庙位于什刹海前海西南角,也就是什刹海体育运动学校西侧;北药王庙位于旧鼓楼大街北端;南药王庙则在崇文门外东晓市大街路北,也就是十一中的校区。此外,还有看丹村药王庙、平谷区金海湖西畔滑子村药王庙,以及白云观内药王殿、东岳庙内药王殿,丫髻山、妙峰山等处的药王殿。看来,无论是特别的赏花之处,还是京城内外各处药王庙周遭,都已经是百花争艳了。

清乾隆年间《帝京岁时纪胜》中说:“京都花木之盛,惟丰台芍药甲于天下”。“京师丰台于四月间,连畦接畛,倚担市者日万余茎,游览之人,轮毂相望,惜无好事者图而谱之。如宫锦红、醉仙颜、白玉带、醉杨妃等类,虽重楼牡丹,亦难为比”。至于遍种优质芍药的丰台地望,依《帝京岁时纪胜》所考:“丰台本无台,金时郊台在南城外丰宜门者,金之南门也。丰台疑即拜郊台,因门日丰宜,固目为‘丰台’云耳”。

走遍京城赏百花,然观鱼却需特定的场所。距离南药王庙西南方向不远处,便是金鱼池,池南的园亭一直抵到天坛的北坛根儿附近。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渐渐消失的园亭,一度是旧时京城老百姓的游历之所。

很赞哦!(46)